欢迎访问“人民时评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全国省、市、县各级机关社会服务部门资讯信息,以及社会相关的组织、机构、单位、个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时评信息及资讯动态。

主页 > 社会热点 > 《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来源:人民时评网作者:史承泽更新时间:2025-09-27 10:01:54 阅读:

本篇文章1904字,读完约5分钟

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作为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播路径,强调科技不仅是保存手段,更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关键力量。

各位学者专家在9月22日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论坛”中展开深度对话,合力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澳门2049》总策划廖颖琦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非遗传承的新路径:科技、演绎与跨时间传播》的主旨演讲,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案例,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论坛共识:非遗保护需科技赋能与活态传承

各位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中共同探讨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与创新传播,有观点提出:守护是根基,确保文化基因不灭;传承是路径,推动文化血脉流动;创新是引擎,借助科技与创意激活生命力;宣传是翅膀,通过大众事件扩大影响力。数字化技术正是串联这四个维度的关键,能将非遗从“博物馆式”保存升华为社会性的文化实践。

《澳门2049》项目正是这些理论探索的具体实践。作为论坛中来自文化产业一线的代表,廖颖琦女士以《澳门2049》项目为例,分享如何将学术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公众体验。她指出:“非遗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博物馆式的保存,而应通过科技与创意,让其‘活’在当下、触达人心。”项目首创的“非遗马拉松”打破了传统的概念,通过直播接力,以轻量化、强互动的宣传方式重构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突破时空:数字技术重塑非遗传播方式

《澳门2049》驻场演出在美狮美高梅剧院里,完成了一场非遗+科技的共融实验。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共同编织了一场共创、包容的视听盛宴。驻场演出从去年12月中旬上演,直到现在传播量已经超过20亿。演出既深邃于东方文化的意境,又畅通于国际通用的审美语言,成功消解了文化的隔膜,让古老的非遗脉搏在当代舞台上与全球观众达成情感共鸣,和谐律动。

澳门这座中西文化熔炼共生的城市,也为《澳门2049》注入了天然的包容基因。项目以澳门为活水源头,汲取非遗养分来讲述中国故事,让包容不再是概念,而是可感可知的体验。美狮美高梅剧院则化身为一间开放的“文化会客厅”,其国际化属性完美呼应了“传统即未来”的愿景,成为非遗从容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廖颖琦女士在演讲中深入阐释了《澳门2049》项目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打破非遗传播的时空局限。"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时代。《澳门2049》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表达,证明了即使远隔千里,人们也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深切体会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该项目运用机器人、空气动力飞纱等前沿科技,成功打破了传统非遗展演的时空限制。这种突破不仅改变了非遗的传播方式,更重新定义了文化传承的可能性,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到无限的文化内涵。

非遗马拉松:创新概念引领文化体验革命

《澳门2049》项目首创的"非遗马拉松"概念成为论坛关注的焦点。2025年9月9日举办的"《澳门2049》非遗马拉松"直播活动,项目通过一场直播接力,将中国多个地区的非遗项目与沉浸式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尝试为观众打造一场独特的文化体验。这种尝试旨在突破传统非遗展演的局限,探索非遗在当代社会传播的新路径。

这场持续80分钟的文化盛宴,通过参与人数300+的直播接力,多机位呈现演出盛况,实现了数字年代跨越12500公里的文化之旅。并获得了3000w+的观看量。

这种创新模式通过科技手段将非遗项目转化为可触、可感、可共鸣的多维体验,实现了非遗保护从学术理论到大众传播的有效转化,为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成功范本。

创新表达:跨文化传播的创新范式

《澳门2049》汇聚了多国创意团队,融合东西方美学精髓,创造出一种跨越文化壁垒的全新艺术语言。这种创新表达不仅保留了非遗文化的原真性,更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独特魅力。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文化创新,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创新范式。

项目在吸引年轻群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年轻观众反馈,通过这种创新形式,他们第一次发现非遗文化可以如此生动有趣,从而自发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这种创新模式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破圈"传播。

合作共赢:开创非遗传承新路径

敦煌文博会的举办与《澳门2049》的实践共同表明,非遗创新需融合学术研究、科技应用与市场活力。正如学者所言,非遗的当代价值在于“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播“。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生命力,也为全球文化守护提供“中国方案”——一种既能扎根历史,又能驰骋数字时空的新范式。

标题:《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人民时评网推荐您阅读

人民时评网介绍

人民时评网是全方位收集发布国家社会领域重要政策条例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分析解读,收集发布备受社会关注的政治、经济、生活、防灾等领域信息,是最权威、最实用的社会类资讯信息网站。人民时评网紧跟社会发展最新动态,聚焦国家社会领域焦点敏感问题,及时提供围绕社会服务的社会舆情、社会援助、社会监督、社会维权等,为社会部门和社会工作者提供系统完整前沿的政策社会信息体系,为社会提供极具代表性、真实性的社会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