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千里探科创 青春筑梦践初心
本篇文章5576字,读完约14分钟
智行千里探科创 青春筑梦践初心
——北方工业大学“智行千里—AI筑梦”社会实践团赴长三角开展学习实践纪实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科教强国,工大何为?人工智能何为?新时代青年何为?”的时代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方案,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内涵和质量,提升实践育人的科学化水平,北方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于7月中下旬组织开展“智行千里—AI筑梦”专项暑期社会实践。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王彦平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带领师生团队赴长三角地区,循着科技创新与红色足迹,先后走进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高新科技企业、产业园区及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深化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在产学研深度互动中探寻技术创新路径,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厚植兴工报国情怀,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开展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大思政课”。
理论筑基——深学细悟锚定AI航向
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北方工业大学顺应时代发展,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探讨,向“新”而行,以“智”致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院师生的使命所在。
2025年7月,以“年轻·融合·未来”为主题的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实践团应邀参会,指导教师王彦平教授作为嘉宾参与对话讨论。王彦平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趋势与竞争格局,强调了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产业形态和社会生活,青年人才是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王教授分享了他带领团队在人工智能关键领域多年深耕的实践经验和突破性进展,其部分成果的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在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的自主安全发展构筑了坚实根基,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随后,团队赴北京市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京西智谷”,由领域专家系统讲授以大模型开发为核心的前沿技术体系,结合工业互联网架构解析AI在电力能源优化等场景的解决方案,并深度阐释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原理及“无条件安全”通信网络的构建逻辑,展现AI与量子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潜力。王彦平教授总结指出,此次活动不仅让团队系统掌握技术原理与发展脉络,更初步构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思维和“从1到N”的产业应用视野,深化对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系统性理解。实践团成员李嘉言表示,专家对大模型工程化路径及自主创新的解读使其深刻认识到“掌握核心科技关乎国家命脉”,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
最后,团队赴苏州工业园区展厅开展ESG专项研学,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发展认知体系,通过《窗口》《合作》《圆融》《飞翔》四座时代雕塑解码园区规划治理精髓——从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初期探索到“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进阶路径,结合“2+4+1”现代产业体系数据分析探究科研产业融合机制,并立足“水田洼地”向“双湖金融城”的转型案例剖析产城生态平衡智慧。王彦平教授于清华人工智能论坛强调“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AI发展生命线”的论断,为团队贯通“京西智谷技术原理-苏州园区治理经验-清华论坛战略视野”三重认知提供思想锚点,筑牢“基础研究-产业适配-安全发展”的实践根基。
此次理论学习让团队成员深切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年轻事业终将由青年担当。带着苏州园区的规划智慧、京西智谷的安全技术、清华论坛的自主理念,团队将奔赴京内外等地的高新科技企业,把知识写在车间里、融入技术中。工大青年们用实践解答时代课题,以实干扛起年轻事业的重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产业攻坚——前沿淬炼技术破壁真知
实践团首站走访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北京图力普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入调研硬件技术创新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技术总监王陶演示工业级硬件开发全流程,展现基础理论向产业转化的路径;创始人郭江峰以24年创业经历强调“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作用,并以“无销售团队服务300+客户”实例印证核心技术价值。团队参观可靠性测试与射频实验室,从精密设备中深化“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认知,获赠定制PCB尺体悟精益求精理念。校企双方共探产教融合机制,共育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的工程师人才。
随后团队走进苏州博海创业微系统有限公司,与企业专家围绕微系统集成、射频技术展开深度交流。从“单点定位与协同定位技术路径”的解析,到“微系统是力学、热学、电子学跨学科平衡”的阐释,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让成员们对 “技术落地需扎根产业需求” 有了直观认知。团队还分享了“挑战杯”北京市特等奖项目 “抗量子身份认证系统”,在与企业专家的探讨中,为项目优化明晰了务实方向。
在飞生(上海)电子科技TPV智慧商显体验中心,团队近距离体验120英寸8K液晶拼接屏、动态调光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成果,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工业自动化、产业数字化、教育智能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深入探讨“显示技术赋能智慧城市”、“AI与硬件协同创新”等话题,深刻理解“技术驱动发展”的底层逻辑。
团队还走进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沉浸式探访这家以“技术宅拯救世界”为理念的数字创意企业。“TECH OTAKUS SAVE THE WORLD” 的标语醒目亮眼,从《崩坏学园》到《原神》的 IP 宇宙构建历程、全球首款 120 英寸 8K 游戏渲染屏的视觉震撼、“米游社”社区的用户生态运营,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刻体会到“代码编织世界,创意连接心灵”的产业逻辑。
(缺米哈游照片)
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团队亲身体验了多种前沿技术:佩戴智能眼镜感受实时翻译与信息获取功能,观看无人机展示其在物流、巡检领域的应用潜力,并与AI象棋系统进行对弈互动。在钢琴体验区,团队成员赵柏翔通过触键体验了AI钢琴精准还原的真实手感和多样音色,“AI技术打破了艺术的门槛,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感受创造的乐趣,这正是科技赋能生活的生动体现!”他兴奋地表示。这些沉浸式互动让团队成员直观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创新形态。
在杭州电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感知毫厘 惠及万里”为使命的毫米波雷达企业,实践团实地探访生产车间,完整触摸雷达感知技术从“实验室构想”到“产业落地”的全过程。参与微型智能雷达的设计生产,亲手触发人工智能核心部件芯片烧录成功的绿色信号灯,深刻体会“软件赋予硬件灵魂”的实践意义。通过精密感知设备的制造实践,学生深刻领悟“解决真问题的技术才具价值”的产业逻辑,体会“感知毫厘 惠及万里”企业使命背后的创新追求。
追寻足迹——熔铸红魂践行领袖嘱托
学讲话、寻足迹,悟思想、育新人。实践团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走进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学习总书记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感悟伟大思想萌发孕育的发展过程,深刻感悟其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汲取奋进的力量。
在习总书记曾亲身体验并给予指导的上海“模速空间”AI黑科技体验区,成员佩戴同款智能眼镜重温嘱托,于领袖驻足处立下“立报国志、强国之能”的誓言,“我们要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团队成员王天与在驻足总书记与青年创客畅谈的沙龙区时,感悟尤为深刻。于苏州工业园区,成员通过主题展厅感悟其从“水田洼地”到“创新高地”的蝶变伟力,深刻领会总书记考察苏州工业园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高质量发展根本遵循的理解。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将总书记的期许与青年科技报国的担当紧密相连,道出了守护国家技术命脉的使命所在。
走近时代亲历者,走进历史往事中。团队随后赴中共一大会址、苏州烈士陵园、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等地,每到一处,都是一次生动的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中共一大会址,成员们通过珍贵史料回溯建党伟业,在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中溯源思想脉络,在复原的石库门会址中体悟百年前青年先驱的创新担当。在苏州烈士陵园和杭州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成员们凝视记录民族苦难与抗争的实物史料,尤其关注战时简陋的通信设备。这些设备所代表的技术受制于人的历史困境,与所行所见的高新技术形成了跨越80年时空的强烈呼应。成员们深切体悟“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警示,深刻认识科技自立自强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性。通过高唱国歌、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等庄严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团队全体成员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更加深刻地感悟到革命先辈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深刻认识到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团队成员赵柏翔在留言册上写下“科技报国承遗志,智能筑梦慰英魂”,不仅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更道出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历史担当。
育人转化——知行合一赓续时代薪火
实践团在调研与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份系统且详实的调研报告。总结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和行业现状及行业需求、学院人才培养成效、学院学生需求与期待,结合对高校产学研教融合方面的优秀案例的分析,提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建设性建议。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与感悟,团队于8月持续开展人工智能探索和成果运用。将科技前沿的探索、在历史现场的思考、在产业一线的实践,化作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分享给更多年轻人。
团队将长三角前沿技术调研与红色教育成果深度转化,面向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青少年开展生动AI科普。通过程序设计、通用技术课程启蒙数字思维与算法逻辑,阐释“掌握核心科技”的时代意义。同时,团队还创新性地将杭州电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探访转化为《智能雷达制造实录》直播公开课,将雷达设计、测试等硬核知识直观呈现,持续1.5小时、近2000次点赞、108音浪打赏与数百条专业弹幕热评,架起科技与大众的认知桥梁,印证了科技科普的破圈能量,生动演绎了“解决真问题的技术,才是有温度的技术”的落地价值。双线并进的启蒙行动精准对接青少年素养培育,以“挑战杯”产业落地案例激励科技报国之志,将企业实践与抗战精神体悟转化为科普资源,实现了“产学研教”闭环育人,为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播撒火种,生动践行了知行合一、赓续薪火的时代使命。
文创承载精神密码。团队以“科技报国”为核心理念,精心设计系列文创产品,将技术成果与家国情怀凝练为可触可感的视觉符号。团队Logo巧妙融合“挑战杯”特等奖项目标识、长三角实践地标与和平鸽等元素,彰显“知识为基、AI驱动、红色铸魂”精神。智行算著杯、守护熊、经纬包及团服等载体,将校史印记、量子安全、算法符号等抽象使命融入日常器物,成为传递工大青年科技理想与报国担当的无声信使。
团队还深度融入首都治理前沿,依托我校北京城市治理研究基地,团队核心成员赴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开展专项调研。双方围绕“接诉即办”深化改革、智慧城市建设与政务大数据治理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此次调研的核心成果展示是团队负责人崔又文及其核心成员的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项目,该项目凭借首创联邦学习框架破解数据孤岛、自主研发声学情感识别模型优化响应、融合知识图谱提升决策精准度等三大技术创新,直击政务服务痛点,已申请多项专利及软著。政务部门高度认可其破解跨部门协同低效、诉求响应滞后等问题的实用价值,双方一致同意将其纳入后续合作试点。此次调研以学生创新成果为关键纽带,加速了前沿AI技术向城市治理效能的转化,为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躬行致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实践团核心技术成果《环格安信——基于格密码的抗量子自主身份跨域认证系统》成功晋级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决赛。该项目直面量子时代安全威胁,以创新的格密码架构构建自主身份跨域认证体系,满足NIST后量子标准并获权威认证。此次晋级不仅是对团队前沿密码学原创能力的权威认可,更是其将领袖嘱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践行“把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动写照。
项目能级的跃升,深深植根于长三角的前沿实践。团队深入京内外领军企业,在工业互联网设备认证、毫米波雷达数据安全等新质生产力核心场景开展实地测试,成功验证了系统在真实产业环境中的高可靠性与强抗量子性能,为技术迭代积累了关键实证数据。项目负责人崔又文表示,团队将带着产业一线对量子安全升级的迫切需求征战国赛,以硬核技术守护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为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底座贡献工大青年的智慧与方案。
团队还将前沿调研成果与“挑战杯”特等奖积极融入首都创新生态。作为校地合作的重要成果,团队核心成员受邀参加石景山区“青春筑梦石景山·创新引领新未来”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大会,见证“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及“首批高校实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该基地以“政策扶持+空间保障+服务配套+生态培育”全链条体系为特色,标志着实践团探索的“前沿技术-企业需求-政策支持-人才孵化”协同路径正式落地,为青年学子践行科教兴国使命、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坚实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
团队以青春之智勇攀科技高峰,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国赛舞台与产业一线,在真实场景中淬炼硬核技术、响应领袖“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嘱托,并通过石景山青年人才基地揭牌构建“技术-需求-政策-人才”协同生态,生动诠释了工大青年在“年轻的人工智能事业”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报国担当。
行走中成长,实践中筑梦。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行程覆盖4座城市、近20个实践点,将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科技创新一线深化了对“技术落地”的认知,在红色教育基地筑牢了“科技报国”的信念,读懂了“创新”的温度与“担当”的重量。北方工业大学“智行千里—AI筑梦”社会实践团将号召带领更多新时代青年深耕科技沃土,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持续贡献工大青年的智慧与力量,让青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标题:智行千里探科创 青春筑梦践初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