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丨【缘梦·陶韵源长】“五星少年”集结!后陶×初阳开启五育奇妙日
本篇文章1450字,读完约4分钟
7月8日,由武义县俞源乡后陶村、德隐陶局乡村运营团队与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缘梦·陶韵源长”实践队联合策划的“阳陶伴成长,五育润童心”一日公益托管活动火热开启。
手握“五育集章卡”,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实践队队员的带领下前往各个点位,挑战开设的指定任务,完成集章打卡活动。当集章卡上集齐“德、智、体、美、劳”5枚主题印章,便可兑换象征着全面发展的“五星少年”荣誉奖牌。活动最后,孩子们佩戴着闪亮的“五星少年”荣誉奖牌满载而归。
本次的一日公益托管探索之旅通过沉浸式打卡、协作挑战与文化体验,在趣味实践中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之路,让乡土文化成为滋养童心的鲜活课堂。
德沐清风
在后陶村的清廉馆中,孩子们化身“小村民”,通过抽取“矛盾事 件卡”和“角色卡”,在讨论中思考道德困境,理解不同角色的立场和顾虑。经过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后,他们将代表着集体决策的陶土令牌投入“清风瓮”。清廉馆的砖瓦间,公平感与责任感在孩子们心中生根。
智趣争锋
办公楼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探索声音的奥秘。小朋友们或体验“陶笛探秘”,在实践队队员的引导下挑战吹奏陶笛,或用筷子敲击注入不同水量的杯子,观察、对比音高的差异,破解音高与水位的关系,并且挑战用卡祖笛吹奏哼出的音乐。这些趣味小挑战,在实践中提升了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与思维能力。
美育陶情
陶艺馆内废弃瓷片重获新生。触摸材料、构思主题,小朋友们将陶片、石子、干花等元素巧妙拼贴。自然风景、抽象图案、装饰小物在硬卡纸上跃然而出。小朋友们指尖流转的不仅是胶水与自然材料的巧妙融合,更是变废为美的想象力与审美观。
劳育赋能在后陶村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里,孩子们纷纷动手劳动,化身“绿色巧匠”。体验“绿色改造站——垃圾分类亭模型与规划”活动的孩子们用纸板搭建起带有分类标识与宣传栏、防水棚顶等基础构成部分的“垃圾分类亭”模型,在村落地图标注点位,向负责人大声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创作思路。另一些小朋友们则选择挑战“文化助农计——土特产包装创意设计”活动,在挑选一款本地土特产后,为所选土特产设计起“土味”包装方案和宣传标语。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逐步培养自身的生活技能与责任意识。
聚力成体
文化礼堂的障碍赛道热火朝天的开展着。小朋友们齐心协力,在陶窑运输挑战中合作用担架接力运送“易碎陶坯”(水球),在陶土塑形接力中合力捏出陶土作品。这些有趣的体育协作挑战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锤炼了意志,还培养了宝贵的团队精神。
诗琢陶韵
下午,“缘梦·陶韵源长”实践队的队员给孩子们开展了一节诗词朗诵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孩子们在共同朗诵《我爱这土地》的时候,不仅朗诵技巧得到了单恋,那份对家国的深情厚谊也在铿锵的字句中深深传递。
乡村运营团队德隐陶局带领孩子们亲手体验陶艺。在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和婺州窑的悠久历史后,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毛笔在素胚杯上勾勒。
本次活动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巧妙融入集章打卡任务与体验活动,让青少年们在趣味实践中培养多元素养,助力全面发展。它不只是一场充满趣味的托管活动,更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通过激活清廉馆、陶艺馆等后陶村的各色文化空间,让红色基因与乡土智慧让青少年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感受。它也是高校实践落地的生动注脚,“缘梦·陶溪新韵”实践队将知识转化为育人行动,让学术活力扎根乡村土壤,实现理 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
未来,后陶村与高校团队将持续探索校村合作公益新模式,以青春力量反哺乡村,以实践行动助力发展,让乡村成为滋养五育的沃土,见证更多少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标题:暑期实践丨【缘梦·陶韵源长】“五星少年”集结!后陶×初阳开启五育奇妙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