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时评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全国省、市、县各级机关社会服务部门资讯信息,以及社会相关的组织、机构、单位、个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时评信息及资讯动态。

主页 > 社会热点 > 以党建之“实”破空心村之“困”

以党建之“实”破空心村之“困”

来源:人民时评网作者:史承泽更新时间:2025-05-14 12:44:49 阅读:

本篇文章911字,读完约2分钟

当前,农村空心化带来的基层党建困境日益凸显。青壮年人口的不断流失,致使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部分村庄党员的平均年龄甚至超过了50岁,年轻党员的培养与接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留守党员文化水平有限,对信息化党建手段适应性较弱,组织生活多停留于读文件、走过场,缺乏活力和创新。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因缺乏集体经济支撑,服务群众能力不足,在乡村振兴中难以发挥引领作用。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于以务实举措推动党建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

以组织重构破解“虚化”困局。传统“一村一支部”模式已难以适应人口动态流动特征,亟须构建更具弹性的组织体系。可探索“多村联建”“片区统筹”等模式,打破行政边界整合党建资源,形成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将分散的治理力量凝聚成合力。同时,还需加大对年轻党员队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回引机制,积极吸纳返乡青年、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为党组织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血液。此外,完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政策,通过提高待遇、拓宽晋升渠道等方式增强岗位吸引力,让年轻党员“引得回、留得住、干得好”。

以文化融合激活“内生”动力。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与乡土文化的深度融合。许多空心村拥有独特的农耕传统、非遗技艺,这正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基层党组织应深入发掘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巧妙地将红色基因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之中,通过打造党建文化广场、开设“乡村讲堂”等方式,让党的理论政策与群众生活产生共鸣。同时以文化为载体培育新型治理主体,引导老党员成为村史讲述者、乡风监督员,支持青年党员牵头非遗传承项目,让党建既扎根文化土壤,又催生文化生产力,使“党员带头干”与“群众愿意跟”实现同频共振。

以产业振兴夯实“实心”根基。集体经济薄弱是制约党建实效的深层症结,党组织需要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窠臼,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利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整合分散资源,借助“村企共建”平台引入市场活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尤其要发挥党员“头雁效应”,重点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致富带头人,通过结对帮扶、技能培训、政策倾斜等方式,使其成为产业链上的“红色枢纽”,带动群众形成“入股有分红、务工有收入”的多元增收模式,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堡垒。(任丘市委组织部,侯宛苓)

标题:以党建之“实”破空心村之“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人民时评网介绍

人民时评网是全方位收集发布国家社会领域重要政策条例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分析解读,收集发布备受社会关注的政治、经济、生活、防灾等领域信息,是最权威、最实用的社会类资讯信息网站。人民时评网紧跟社会发展最新动态,聚焦国家社会领域焦点敏感问题,及时提供围绕社会服务的社会舆情、社会援助、社会监督、社会维权等,为社会部门和社会工作者提供系统完整前沿的政策社会信息体系,为社会提供极具代表性、真实性的社会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