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时评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全国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社会服务部门资讯信息,以及社会相关的组织、机构、单位、个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时评信息及资讯动态。

主页 > 新闻 >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来源:人民时评网作者:史承泽更新时间:2020-10-08 18:27:01 阅读:

本篇文章4765字,读完约12分钟

作者:邱(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财”讲座教授)

在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思想。在8月24日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和9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战略思想。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为了应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为了深刻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权宜之计。这并不意味着否认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扭转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也不意味着走向闭关锁国。而是要促进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层次开放的良性互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对外开放,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40年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是相互促进的,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国家是否对外开放,如何对外开放,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意愿和资源禀赋,还取决于世界整体形势,尤其是经济形势。

1973年石油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陷入滞胀。为了摆脱困境,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率先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促进了贸易、金融和投资自由化的快速发展,世界迎来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高潮。由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满足了吸收外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需要,也满足了发达国家扩大对外投资的需要,从而扩大了市场,提高了利润率。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发展格局。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更快,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然而,与此同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压力日益严重,外向型发展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随着条件的变化,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中国发展模式的变化首先是由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决定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新自由主义催生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给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带来了短期繁荣,但也埋下了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种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除了核心设计制造环节留在国内,大量低端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即产品内部的国际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由于充分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资源和劳动力以及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发达国家的产业垄断资本获得了比以前高得多的利润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美国高科技公司迅速崛起,利用垄断技术在全球市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由于美国金融监管的放松,以华尔街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和巨额利润,吸引了巨大的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投机资本。工业资本也越来越依赖金融部门来维持利润率。因此,美国出现了产业空集中化和金融化的现象,为金融危机的爆发铺平了道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整体形势,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最终催生了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甚至孤立主义,给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带来重大挫折,使世界发展格局陷入深度调整。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2008年以来,各种迹象表明,世界总体形势已经发生并仍在发生重大变化。自今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球,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主要经济体更倾向于加强内部经济循环,这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深度调整,从而导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这是中国更加明确地提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战略的重要客观依据,也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更加自主可控的把握应对和克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明智政策。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新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

只有把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纳入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和系统逻辑,才能准确把握这一战略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向以国内周期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9.9%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年来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周期的特征将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将继续释放。”也就是说,新的发展模式是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内在趋势。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具有越来越突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并且由于中国经济具有新的主要阶段特征,有必要更明确地提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主要是因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蔓延,西方国家结束了黄金增长期,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贸易疲软,金融市场起伏不定,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对内,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中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巨大,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和韧性充足,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产业和新商业形式不断涌现,新的增长势头正在孕育,经济继续呈现长期积极的基本面。与此同时,一些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国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以新的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构建新型开放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直是我们的一贯方针和目标,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就是说,即使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流而上的经济全球化,中国也从未动摇或放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内经济周期特征更加明显,经济自主性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如今,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经济大国,并正在逐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所谓经济实力,不仅仅指经济增长的总规模,还指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从经济增长总规模来看,2019年中国gdp总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二,以美元计算约占美国gdp总量的67%,中美经济总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从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来看,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庞大的经济规模、国内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保证国家经济自主、实现国内流通的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此外,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优势进一步形成: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许多高技术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创新日益成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制造业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强,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水平居世界前列;外贸结构继续改善,进口规模继续扩大,贸易顺差下降并保持稳定;教育有很大进步,人力资源依然充裕,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达到4亿人,具有超大规模消费潜力和市场;绝对贫困将被彻底消除,基本公共服务和均等化水平将继续提高,发展的公平性将更加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大力推进,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人们的获取感明显增强。这说明中国经济内部发展势头和潜力巨大,具有国内大循环优先、推动国内外双循环的基本特征,具备进一步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条件和能力。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深刻认识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的重大意义

我们不仅要看到中国经济有新的发展模式的客观事实,而且要认识到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的重大意义,充分把握这一战略的现实要求。

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不平衡不足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来看,仍有近6亿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仍偏高;从城乡结构来看,城乡差距还是太大;从区域和区域结构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从东到中再到西,经济发展仍然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近年来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从国内市场的统一性来看,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市场竞争仍然不足,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来看,仍然有大量传统制造企业需要技术改造和升级,还有大量小农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结构性问题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更多的依靠国内经济流通顺畅的途径和方法,不能依靠过去的“两头出,大进大出”的模式。因此,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必须坚决抓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更加注重通过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扩大有效需求;更加注重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实际消费能力,使生产、流通、流通、消费的流通更多更好地依靠国内市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国内统一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应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国内经济周期;大力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新格局

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是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趋势。但是,我们绝不能反对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而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也不能把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曲解为扭转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意味着中国将主动与世界经济“脱钩”。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为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经济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方面已经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不仅是世界主要经济体贸易、金融和投资的重要目标和市场,也是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商品出口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和投资来源国。中国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器。近年来,虽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加剧,国际经济周期受到严重冲击,但基于国际分工和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经济全球化不会消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内部关系也不会完全中断。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加快形成中国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自身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贡献。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简而言之,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影响资源整体高效配置的各种体制和制度障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中国经济才能继续充满活力,使国内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流通和流通更加顺畅、高效,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只有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对外金融活动和对外投资的质量,才能既保持与世界经济内部关系的连续性,又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使中国经济更加稳定和深远,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光明日报(2020年9月15日,第11版)

标题:(评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人民时评网介绍

人民时评网是全方位收集发布国家社会领域重要政策条例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分析解读,收集发布备受社会关注的政治、经济、生活、防灾等领域信息,是最权威、最实用的社会类资讯信息网站。人民时评网紧跟社会发展最新动态,聚焦国家社会领域焦点敏感问题,及时提供围绕社会服务的社会舆情、社会援助、社会监督、社会维权等,为社会部门和社会工作者提供系统完整前沿的政策社会信息体系,为社会提供极具代表性、真实性的社会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