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民时评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全国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社会服务部门资讯信息,以及社会相关的组织、机构、单位、个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时评信息及资讯动态。

主页 > 新闻 > 探寻徽茶茗宿,共传古韵清香

探寻徽茶茗宿,共传古韵清香

来源:人民时评网作者:史承泽更新时间:2022-03-03 14:44:31 阅读:

本篇文章1407字,读完约4分钟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承担起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子的殷殷期望,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赴安徽省黄山市等地徽茶振乡寒假社会实践团成员踏上“寻访徽茶”的旅程,深入茶叶原产地,追寻中国传统“茶文化”底蕴,探索乡村农产品生产传统业态在“互联网+”新经济环境的更多可能。

溪口村主要种植的茶叶品种为黄山毛峰,村中种植茶树的农户超过两千家,茶叶支撑了这里茶农们的经济来源。实践队员首先在茶山上进行了实地走访,采访对于当地茶叶产业体会最深的茶农们。

一位从事茶叶种植的阿姨非常热情地同实践队员聊了起来,长期的采茶劳作给阿姨的脸颊留下了阳光的痕迹,满眼的茶山绿叶又养得这里的人心态恬然。说起茶叶种植和收入,阿姨很有感触。“采茶很辛苦的,早出晚归,午餐就是饼干冷饭,但是背着满袋茶叶去卖就很开心的。一年到头我家大概能靠茶卖一万元,我们还会种植橘树。这样春天采茶,秋天摘橘子收入就多了。”听着这些话,实践队员不禁为茶农们的智慧和坚韧动容。

实践队员在茶山上采访茶农

下了碧绿的茶山,实践队员马不停蹄来到溪口村村委会,了解村中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情况。问到目前的茶叶产业情况,委员的态度还是非常乐观的。委员告诉队员,茶农平均每户年收入在一万左右,由于茶叶制茶工序较为繁琐,虽然村中大多数人都会传统制茶工艺,但采茶和制茶难以兼顾,所以村民们自家制的干茶大多是通过是朋友圈抖音之类等社交平台销售给亲朋好友。村中大部分的生茶都由村内的两家茶叶加工厂统一加工成干茶后销往外地,茶叶产业依然保持着较为传统的产业布局。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村委会也对实践队员提到的电商经济充满期待,认为未来要和村内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加强合作,争取打造线上销售产业链,提高茶农收益,让更多的人能喝到来自溪口村的好茶。

实践队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就乡村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交流

相比于溪口村的传统产业模式,滁州施集已经在“文化茶旅”这类乡村振兴战略中表现突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宝贵的尝试。“西涧春雪”,是滁州施集乡当地特产的知名品牌茶叶。好山好水,才能种出清香高长、披毫似雪的名茶,除了大自然的钟灵毓秀,施集乡还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创建了“西涧春雪茶韵小镇”基地,基地内文创店、景观亭、风雨连廊、生态农庄等建筑一应俱全,成功打造了本地特有的“诗酒茶乡·井楠茗宿”名片。在西涧春雪茶韵小镇中,游客可以采蔬果、游茶园、坐游船、赏夜景……有美食、美景、美事相伴,春雪茶香将长久萦绕在每一个来到小镇的游客心中。

当地打造的江淮分水岭特色风景线

施集茶厂建于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施集规模较大的老茶厂。这里生产的茶叶品种以西涧春雪、施集毛峰、施集烘青为主,采访这里的工人,实践队员得知,茶厂的茶叶加工后销售渠道主要是线下茶叶店分销或是单位集体来到厂内购买,线上销售品牌实力不足,因此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购买群体,但是基于产品品质来看,施集茶叶,尤其是“西涧春雪”的市场潜力很大,实践队员将会结合产品特点构建线上销售渠道,让“酒香”从“深巷”中走到大众面前。

茶叶虽小,却关系到一村一镇的生计;乡村振兴战略关联之广,从一茶一叶也可推动全局。“乡村振兴”的重点在经济、关键在人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才队伍深入乡村,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青年学子必不会忘记我们身上承担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这里结尾有点想不出来了)我们一直在路上。


标题:探寻徽茶茗宿,共传古韵清香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人民时评网介绍

人民时评网是全方位收集发布国家社会领域重要政策条例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分析解读,收集发布备受社会关注的政治、经济、生活、防灾等领域信息,是最权威、最实用的社会类资讯信息网站。人民时评网紧跟社会发展最新动态,聚焦国家社会领域焦点敏感问题,及时提供围绕社会服务的社会舆情、社会援助、社会监督、社会维权等,为社会部门和社会工作者提供系统完整前沿的政策社会信息体系,为社会提供极具代表性、真实性的社会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