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克辛:中国有条件进行谷物长时间基本自给”
本篇文章1137字,读完约3分钟
23日,由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快速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以“中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中国快速发展高级别论坛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 图为中国储备粮食管理总企业董事长包克辛。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静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3日(记者杨斯阳)今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由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快速发展高级别论坛”年会。 会议上,中储粮理事长包克辛表示,去年中国谷物净进口量增加873万吨是市场行为,只要理顺政策,调动人民和地方积极性,中国谷物就是有条件实现诉求的长时间基本自给。 点击进入主题
谷物净进口量的增加是一种市场行为
包辛表示,人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粮食自给自足供应多年来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近期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争论源于去年中国谷物进口的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谷物增长156.7%,净进口量增长873万吨。 包克辛说,这一现象是中国多年未出现,引起了中国国内及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包克辛认为,去年中国谷物进口的激增与2004年和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几次情况不同,并不是因为中国谷物供应的供需严重缺失。 是价格因素导致的纯市场行为,国外谷物价格便宜,国内谷物价格贵,进口有利,导致了很大的进口量。
包克辛说:“由于中国的农业生产,目前中国粮食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过去一年增加的库存量远远超过净进口的增量,进口量减去国内的量,库存增加超过进口量,去年中国自给自足。 ”。
包克辛认为,目前我国库存品种结构更加合理,小麦、稻谷、玉米库存品种结构更加一致,粮食安全暂时没有问题,但未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将继续增加对粮食的诉求。
我国有条件实现谷物长时间基本自给自足
面对我国粮食种植形势,包克辛认为:一方面,由于种植粮食比较效益低,这种比较效益不断削弱各级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粮食种植积极性,在我国南方,荒芜问题、双季稻单季稻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这一现象是完全 另一方面,种粮种经济作物或改为林地。
包克辛认为,上述两点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问题。 改造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的中低产田是增加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要比较有效地挖掘这些潜力,必须充分调动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6亿农民的积极性。
根据今年粮食局制定的预算,中国每年在费用过程中损失、浪费的粮食约1亿吨,占全年总费用的五分之一。 对此,包克辛表示,还存在投入问题、体制问题、观念习性问题。 中国的科学技术有进步的潜力,控制非食品工业用的粮食。 而且,中国人口附加值目前不到10%,只要完善政策,调动人民和地方积极性,中国谷物就是有条件实现诉求的长期基本自给自足。
中国快速发展高级别论坛年会
(责任:余明彪)
标题:“包克辛:中国有条件进行谷物长时间基本自给”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人民时评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中国时政、财经、体育、娱乐各类评论分析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email protected],人民时评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